type
status
date
slug
summary
tags
category
icon
password
Property
Dec 1, 2022 07:22 PM
悲起
“我们敬爱的江泽民同志患白血病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,抢救无效,于2022年11月30日12时13分在上海逝世,享年96岁。” ——《告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书》
十一月的最后一天,小雪。和寒冷一起到来的是令人悲伤的消息——江同志的去世。
多年的玩笑和玩梗,甚至都不知道应该怎样正式地称呼他。可即便这样,总是嬉笑着,嗔骂着,在听到这一消息的瞬间也还是愣了神,一种悲伤的气息从身体的深处透露出来,却也不至于有泪水湿润了眼眶,只是有一声长长的叹息没能从喉咙里发出来。
和现代的网民一样,在听到消息的瞬间就要打开手机看看大家都在说什么,也是不出所料的,或缅怀,或问询,漠不关心的,转发消息的,随后便是整齐的黑白排版,最大字号的标题和文章。
看了眼窗外,雪花淅沥沥飘着。
昔忆
“我只是做了一些微不足道的事情。” ——江泽民
追悼的文章毕竟不是人物传记——人物传记我也确实写不出来,甚至准确的说,我对这位老人的生平知之甚少,对他的了解居然大多来自负面消息。
可能和大多数人一样,最开始的了解是一首诗:
“苟利国家生死以,岂因福祸避趋之。”,或者是看到朋友圈现象级的“膜”、“蛤”、“长者”云云,发言的人却又不多说,一定要带着一些神秘感。毕竟是中国人,“莫谈国事“的奇妙效应和对政治的朦胧懵懂,总是对那些青春期的少年充满着诱惑。有些好事者便开始想办法去墙外寻找答案。于是各种“真相”便从”轮子们“的社交账号上进入到了政治白纸的脑袋里。确实,对江主席的抹黑和编的野史黑料,原本就是反动势力对当权者的攻击,也是对老百姓的洗脑渗透,但毕竟是境外势力,对国内情势没有那么熟悉,虽然在造谣,但手段确实在低级,虽然偶有成功案例。就我所接触到的圈子的情况,大家在听闻骇人的真相后,或是那一段经典的翡翠台的采访视频,无不在潜移默化中对这位老人的幽默风趣和智慧的眼光、思考的深度等等所折服,尽管千玺一代的年轻人对这位老人的执政基本是没有感知的,但却在这种情况下,或多或少的了解了他的一些事迹。
随着年龄的增长,我也有幸带着对象来到扬州,走近他曾经住过的地方。在我认知中遥不可及的领导人的故居,甚至大门都没有人看守,古朴的院落竟就如此和谐地和吵闹的扬州城浑然一体。我怀着满心的激动和欢喜,和我最要好的朋友们分享了此刻的定位。碍于颜面,没有好意思在门前鞠躬,但却也确实没有必要,毕竟当时江老尚健在,我的心里也没有想到他如今的离世。只在离开时在心里默默的一鞠躬,权当对江主席的瞻仰。
轮子们总是骂江老,甚至搬出迷信的说法,但我相信很多人都是希望老人能健康地活着。甚至大家开启了长寿竞争的比赛,包括英国的伊丽莎白二世那些同一个时代的人,在这几年都相继离去,我甚至在暗自高兴,可江主席的离去也是如此突然,让人措手不及。
止息
“人民英雄永垂不朽!” ——毛泽东
当前国内的政治情况相比以往还是比较严重的,国内外反动势力的躁动和人民对疫情的不满,多多少少的因素交织在一起,而如今这一则消息更是犹如一片乌云凝结的水汽,让本就低沉的空气愈发粘稠起来。
江主席的离开,世界上少了一位活泼可爱的老人,会眨着眼睛怒斥“Naive!”,也会和蔼的笑着祝或大家新年快落。看这表情包里的那个“Today is Saturday, I want to relax!”,心情不免又低沉了几分。
时间会扔人们忘记伤痛,也会忘记那个高高的裤腰带的时代,人们不会再继续将那副黑框眼镜题在嘴边,但一旦看到那句诗,却总会想起那位老人。逝者已矣,便是将上面那句口号喊出来也就到此结束罢了吧———是缅怀,是悼念,也是对那个时代的道别。
窗外的雪已经没在下了,已经是白茫茫一片了。
2022.12.02 03:09
于芜湖
- 作者:Marno
- 链接:https://blog.manro.space/article/e10fbb63-19a5-42d5-8b95-d27af12b9a37
- 声明:本文采用 CC BY-NC-SA 4.0 许可协议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